1. 首页
  2. 7x24快讯

主要国家税收居民身份认定梳理:对加密资产配置的税收影响

  转自金色财经

  作者:TaxDAO

  1 引言

  税收居民是指在一国居住(或具有一国国籍),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受该国法律管辖的自然人或法人。税收居民通常要向其居住国政府负无限纳税义务,即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收入都要向居住国政府纳税。

  对于跨国加密资产投资者而言,税收居民身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关切到加密资产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率的确定。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税收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和方法各有不同,可能会出现一名投资者同时被多个国家或地区认定为税收居民的情况,即双重税务居民,这意味着投资者可能要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缴纳相同的税种。因此,了解世界各国税收居民认定和相应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对于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本文将概述税收居民的认定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对避免双重征税做简要的讨论。

  2 基本概念

  2.1 税收居民的范围

  个人和企业法人都有可能成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居民。以中国大陆为例,个人税收居民的认定标准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住满一百八十三天。”其中: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居住满 183 天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居住满 183 日(一次不超过 30 日或多次累计不超过 90 日的临时离境不扣减天数)。法人税收居民的认定主要根据其是否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其中: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

  2.2 税收居民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易与税收居民混淆的概念包括国籍、户籍和经常居所地等。

  国籍,是指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是公民归属于某一国家的标志。企业法人的国籍被称为法人国籍,其可能根据企业的设立地、住所地、或者企业成员国的国籍等标准确定。

  户籍,通常特指中国公民的户籍,其是公民在国家户籍登记机关登记的居住地,也是公民的法定住所。《民法典》第 25 条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此时登记的居所失去住所的效力。

  经常居所地,是指自然人为了某种目的而临时居住,并无久住的意思的处所。经常居所地不要求特定长度的居住时间,也不要求有永久居住的意图,只要求实际居住即可。自然人可以拥有多处经常居所地。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下一篇:香港高校陆续拥抱ChatGPT,暑期忙于筹备新学期变革
« 上一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