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金融科技

穆长春:未来数字人民币将成为全社会的支付工具

  “我们需要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向储户提供提现的选择,也就是提取数字形态的央行货币的选择。同时,央行也可以保持直接调控流动性的工具选择。而网络技术、移动支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法定货币的升级方向。”9月3日,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

  历史上每一次的货币形态变化都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所推动的。相应的,对每一种货币形态,都有对应的钱包或者承载工具。

  穆长春指出,在现钞时代,中央银行主导现金和准备金的供给,并掌握向银行体系提供增量流动性的权力,当储户将现金存入商业银行存款账户时,商业银行在负债端增加了存款并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这笔现金被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金库时,在资产端增加的是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小于1,那么商业银行获得现金存款的最终结果是支持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尽管从记账上看,一笔贷款产生的同时,增加了借款人在同一家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这给人一种贷款创造存款的幻觉,但从根本上说,是法定货币创造了银行的信用货币,可以说银行的信用货币也类似于央行货币。

  穆长春表示,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商业支付工具逐渐替代物理现金,未来,商业电子支付工具可能全面满足数字经济社会的需求并完全替代现钞。原来,当储户对某个银行的服务不满意或者出现信心问题时,储户有两个选择,可以把存款转存到其他银行,也可以提取为现钞,如果没有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那么储户在无现金社会就失去了提现的权利。

  基于此,他认为,数字人民币同实物货币一样,适用“占有即所有”规则,以币串体现价值,储存在用户开立的钱包内,并通过钱包进行支付结算。用户是钱包内数字人民币的所有人,通过对钱包的占有和控制实现对数字人民币所有权的公示。

  在穆长春看来,数字人民币是利用最新的网络和移动支付技术,通过组织形式和业务模式的再造,实现了对货币发行和支付体系的一次大的升级,既有现钞的物权特征和匿名功能,又具备电子支付工具的便携易用和可追溯性,升级成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通用型支付工具。在完成货币的升级后,全社会的支付工具也就相应地要升级为新的货币。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下一篇:以太坊最新一次核心开发者执行会议总结
« 上一篇
上一篇:比特币非零地址数逾4850万个,持有者数量已超过西班牙总人口数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