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的区块链,撕开了机构与散户间的“遮羞布”
看似平静的区块链,也总有新鲜事。
日前,摩根大通推出了首个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抵押品结算服务,这是传统华尔街机构区块链应用的新实验,当行情火热时,这只是一则容易让人忽略的企业消息。但在今年持续动荡的行情与难以言明的预期交织,加密行业的叙事肉眼可见减少的情况下,数字资产的发展,也再度映入了华尔街的眼帘。
机构们在做什么?若仔细观察,摩根,富国、花旗等传统机构均在使用区块链应用在内部企业流程或金融交易中,而这些与交易无关动向,绝大部分用户置若罔闻。
从行业而言,华尔街机构与底层的用户是割裂的,遥遥相望的机构们或推进技术发展或试验新兴应用,但对底层用户而言,难以转换成可预见的价值利好,则是无效动作,甚至不如庞氏所浇灌的血色阶段。
在如天堑般的共识分歧中,区块链仍在踽踽独行。
01
机构们在做什么?
10月10日,全球银行巨头摩根大通表示,已推出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客户抵押品结算网络TCN,首次交易方是贝莱德和巴克莱银行,贝莱德在TCN将货币市场基金(MMF)中的份额代币化,并将代币作为两家机构之间场外衍生品交易的抵押品转移到巴克莱银行完成交易。
尽管真实应用是首次落地,但就在今年9月,摩根大通就被传出正研究探索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支付和结算系统。据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为该系统设计并开发了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架构,但该项目需要以数字存款代币为基础,即客户存款的数字化版本,因美国监管的动荡,系统暂时难以推进。
而从摩根大通在区块链的布局来看,也可谓渊源深厚。
摩根大通是传统机构中最先预见区块链技术有效性的,早在2015年,当时摩根大通组建新产品部门,对该银行从云到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潜在技术供应商进行了评估,在评估中过程中,区块链引起了其的关注。当摩根扫视了行业中知名的区块链后,发现从通用的以太坊到数字资产的形成,从彼时如日中天的Ripple到被认为最易使用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并无一个项目可真正满足银行业复杂的金融条件与需求。
评估后的6个月内,摩根大通决定内部自建区块链,demo产品Juno应运而生,为提升效率,当时的juno只是一条私链,完全由摩根大通自主控制,但由于技术成熟度的不足,2016年,摩根放弃了这一试点,将Juno进行开源,作为行业共建提交给了超级账本(Hyperledger)基金会。
此后的第二大产品是Quorum许可区块链,在经历了Juno的试点后,摩根大通将私链架构调整为许可链,或者称联盟链,此时的产品有了初步的行业属性。作为集成以太坊虚拟机(EVM)和侧链的项目,Quorum架构与技术上高度依赖以太坊EVM与Solidity智能合约语言,难免受到以太坊的制约,而对于银行开发人员而言,技术上的复杂程度也难以跟进,因此,Quorum尽管现在仍在运行,但仅作为产品的底层内嵌于摩根的区块链版图中,并不为人熟知。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