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链原生性倾向问题:ZK真得适合做“交易”吗?
似乎很少有人思考一条链的原生性倾向问题。
譬如我们在ZK-Rollup上复刻了大量DEX、Lending、Derivative平台做Trading系统,却发现交易滑点损耗大,流动性不稳定易受攻击,MEV交易源动力不足,整体体验很糟糕。
是链底层Infra不行,还是上层build的应用方向错了?不禁要问,ZK真得偏好交易场景吗?
ZK-Rollup本质是把扩展链的大批量交易先进行“预处理”,再集中batch到主网转换状态。这个过程中,存在两个不确定性:
1)L2的交易汇集速度排序和分批问题,在交易高峰期和低谷期速率、算力资源投入差异很大;
2)L1主网拥堵状况和Gas费率会导致预言机喂给L2的基准费率和均摊GAS fees都不稳定。
这意味着,ZK-Rollup模型原生性对做Trading不友好。因为交易是即时性业务,大忌交易状态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此前,zkSync还有Starknet等一度被抱怨交易滑点损耗大,不少人抱怨DApp项目从中作祟,但更核心原因可能源于Rollup的交易基准费率不确定。
即使pool流动性充足的前提下,也可能产生异常损耗。
L2的交易费由L2资源损耗基准费率+L1分摊Gas费共同组成。基准费率由L1主网Oracle喂价所得,Rollup交易模型决定了喂价天然存在滞后性,这让基准费率定价不合理;
此外,若当前batch交易量较少,恰逢主网L1极度拥堵,分摊下的Gas Fee也会变高。若基准费率高碰到了分摊费高,这样交易磨损岂能不大?
为了弥补这类Gas不稳定带来的损耗问题,zkSync有一套gas refund机制,通常在交易结束后,会根据实际的Gas消耗,用户付出的Gas费,以及系统自优化产生的资源节省等因素,向用户退返多付出的Gas Fee,但毕竟是补救措施,很难平衡其交易磨损给用户带来的体验落差。不过,以太坊坎昆升级后这个问题会得到显著解决。
至于流动性不足问题:
1)交易损耗大,对追求资本效率的主流大资金不友好,限制了机构资金流入;
2)zk-Rollup原生挤压了MEV的生存空间,因为公告到Mempool中的交易都是SNARK加密证明。
试想,一个公链早期生态,缺了大资金,没了MEV套利者的活跃身影,只剩下撸毛党,能撑起多大的TVL?
同为Rollup机制,OP-Rollup在交易偏好性上优于ZK-Rollup:
1)其相对中心化的Sequencer交易系统,可以高效对交易排序和撮合;
2)欺诈者证明系统是在事后的一种追惩机制,对当前交易的撮合效率影响并不大;
3)Sequencer可即时给出GAS基准费率,抹平滞后性。
相较之下,ZK-Rollup的SNARK证明生成、验证、算法复杂性等天然在交易撮合方面存在一定软肋。
http://news.utalk.vip/news/Meta/2023/0729/37039.html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