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与数据视角,看Solana如何成为Web3世界“流量担当”?
出品|欧科云链研究院
作者|Jason Jiang
坎昆升级完成后,除一众L2手续费锐减外,以太坊生态并未掀起涟漪,相反Solana凭借一波短暂的Meme热潮,再次成为焦点。尽管本周Solana生态的Meme热度褪去,但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与活跃的社区生态,Solana已然成为如今Web3公链赛道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
相对优势继续扩大?但目标并非以太坊
与其他绝大多数Layer1公链不同,Solana的目标似乎并非超越以太坊。Solana创始人Anatoly Yakovenko最初的设想就是让Solana成为“区块链领域的纳斯达克”。——在公链上实现纳斯达克的交易规模与响应速度,为更多用户带来快速且普惠的链上金融服务。正因如此,Solana在设计之初所强调的就是交易速度和性能,这也是如今Solana最受瞩目的特征之一。
Solana白皮书声称每秒可完成71万笔交易,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在撰写本文时,Solana的TPS在过去6小时基本稳定在2000-3000左右,这与理论数据有将近300倍的差距。如果考虑到Solana的TPS计算中还包含共识信息的“投票交易”(目前约占Solana TPS的2/3,在其他公链上通常不会被计入TPS),实际涉及Dapp智能合约交互的“非投票交易”的真实TPS可能只有600-900左右。这与期待值有很大差距,但相较于以太坊以及其L2的TPS还是有明显优势,尤其在处理并行交易方面。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