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中心化稳定币的商业模式
我们都知道,每次硬分叉就是一次社区共识的投票。共识最多的那条链才能确立正统性。本次ETH 2.0 合并硬分叉也是如此,Vitalik Buterin表示:“在合并的那一刻,会有两个独立的网络……然后交易所,预言机提供商,稳定币提供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维护哪一个网络。” 而“稳定币”毫无疑问是这其中规模最大的应用。USDC和USDT它们所捆绑的用户和市值已经深深渗透进了对各大defi协议的tvl里,成为了用户离不开的基础设施,这种情况下,这两家对社区的投票方向有极强的影响力。 所以这次分叉社区都在密切关注这两家的态度。最终USDT和USDC宣布选择拥护ETH基金会的方向,本次硬分叉将只支持pos链,不支持pow链。
此次硬分叉结束后,Vitalik Buterin也提出了担忧 : “在未来五到十年,以太坊可能会迎来更多有争议的硬分叉 。我认为,在更远的未来,这肯定会成为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问题。基本上,USDC决定将哪条链视为以太坊的事实可能成为未来有争议的硬分叉的重要决定因素。。。到那时,也许以太坊基金会(影响力)会更弱。”
而交易所巨头Binance似乎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分叉结束后不久,Binance宣布对用户现有的USDC、USDP、TUSD稳定币余额以及新充值,以 1 : 1 的比例自动转换为BUSD。 毫无疑问,此举正是在扩展自己稳定币业务的影响力。
现阶段,中心化稳定币上承载的资产数量远远超过我们在去中心化稳定币上的资产。 前段时间,中心化稳定币husd,正式脱锚。也证实了我们行业这几年一直存在的顾虑,哪怕是中心化稳定币也存在脱锚风险。中心化稳定币在过去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我们离不开的话题。作为我们经常使用的重要Cefi基础设施,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其具体的运作模式。在每次面对稳定币挤兑的传闻时,并不知道从哪核查储备金情况。
所以,要如何去衡量哪个稳定币更适合承载我们的资产呢?本文我们就将详细对比各大中心化稳定币的运行机制,分析其储备金分布情况,了解其背后公司的盈利模式,探讨中心化稳定币市场格局可能的变化以及其未来对公链潜在的影响。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对稳定币有更清晰的理解。
USDT - Tether Limited
首先来看看我们最熟悉的USDT,USDT由注册于香港的Tether Limited 公司发行,而Tether Limited 公司由Bitfinex公司股东所有。由于先发优势。USDT目前发行量为 680 万亿美元左右,高于第二名USDC与第三名BUSD之和。是当前流动性最好的稳定币。
Tether的收入来源 1 :法币存入和提取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