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块化区块链的未来,用户将是最终的赢家
一、区块链的模块化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的参与,当前区块链发展也显露弊端。面对如网络拥堵造成的高昂Gas、追求高效却牺牲部分安全等问题,各项目团队也在力求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去中心化与可拓展性的研究。
从以太坊生态来看,目前正在进行链上和链下两种方式扩容,链下有Rollup、Validium、Volition、State Channel、Plasma、Sidechain等方式,而链上也有The Merge、The Surge、The Verge、The Purge、The Splurge等技术升级。
Rollup无疑是目前火热的赛道,不论是Optimistic Rollup还是ZK Rollup都成为今年初以来最值得关注的扩容方案。当前以太坊自身也完成了The Merge ,接下来链上扩容将重点讨论The Surge里的Dank Sharding分片。
Dank Sharding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心化的出块 + 去中心化的验证 + 抗审查性”,将以太坊打造成共识层、结算层与数据可用性层。而Rollup作为链下执行层对以太坊进行L2扩容。
如果把共识层、结算层、数据可用性层、执行层视为四个可自由组合的模块,便有了模块化区块链的初始概念。不仅是以太坊,整个区块链领域也在这样的技术发展环境背景下,逐渐走向模块化。
二、模块化区块链的诞生
在区块链逐渐向模块化发展的进程中,第一个提出“模块化区块链”概念的项目是Celestia。
2019年5月, Celestia项目的前身LazyLedger发布白皮书,项目将是专精于“数据可用性(DA)”的区块链基础设施。Celestia 结合了Rollup和Cosmos的精华,其愿景是将 Cosmos 的主权互操作区域与以Rollup为中心并具有共享安全性的以太坊结合起来,提供一个更灵活、更安全、更便宜的公链。
当前区块链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别,分别是Execution执行层、Settlement结算层、Consensus共识层、Data Availability数据可用性层。在模块化区块链的概念中,四个层级“各司其职”。Celestia 是一个模块化协议,它只处理数据可用性(DA),其他执行和结算工作可以锁定DA 层,开发人员可以直接选择要使用的执行环境在Celestia上构建 DApp。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