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Web3.0 : 论「数据」打开的正确方式
比如一个班级的身高体重,一家公司的双十一业务情况,又比如一国的 GDP 及其趋势——如果要问大家「数据」是什么?
想必所有人都能快速下出定义,还能随手举出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因此,可以说「数据」离我们很近,近到它本就由我们产生或发送,近到可以依靠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但它仿佛又离我们极远,由手机、电脑收集正采集着大量有关个体的数据,或被简化成满屏的难以理解的 0 和 1,分散储存在不为人知的服务器里;或被塞入天花乱坠的结构化术语,被制作成五颜六色的图表。
作为生产者的我们,对于数据的理解和掌控好像愈发困难了。
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概念,网易区块链将开启有关于如何把握 Web3.0 时代下「数据」及未来趋势的连载专栏,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数据逻辑,分析技术变革时期数据重要性提升的缘由,描摹最具价值数据的样态,探寻攫取数据价值的多种场景。
数据是流动的,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是首期连载的目标所在。首篇论「数据」打开的正确方式,我们将讨论 Web 3.0 时代翩跹而至,它能否带领我们保护、理解甚至于重塑数据价值。
螺旋依旧,数据问题争论不休数据流转的限度
数据存储与用户信息保护一直是用户难以消解的隐忧。近年来,数据泄漏事件不断消磨着用户对于数据采集、存储的信心。倘若用户将隐私信息上传中心化的存储设施,便意味着丧失了对信息的掌控权。一旦这些隐私信息发生数据丢失、泄露或被盗用,对于个人来说便是一场“社会性死亡”。
自 2013 年以来,Facebook 至少已经发生了 5 起数据泄露事件。2019 年泄漏事件甚至波及了 5.4 亿个账户,Facebook 解释称泄漏的都是「旧数据」,不会就本次事件向用户提出任何建议。
2016 年 12 月 14 日,雅虎宣布该公司有 10 亿多用户账号于 2013 年被黑客窃取。此次被盗的资料中可能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密码以及安全问答等内容,次年雅虎表示:所有 30 亿雅虎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这一数字是 2016 年公布的 3 倍。
自《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实施,我们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可以说,有关于数据治理,Web2.0 并没有提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数据使用的难度在大数据与物联网时代,万事万物都可称之为行走的「数据」源,也正因如此,数据存储的增长率也是惊人的: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全球创建、复制和消耗的数据/信息总量为 64.2 ZB,这一数字还正在增长。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