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Meta

专访Arbitrum创始人:3人、9年、20亿市值

作为 Optimistic Rollup 赛道的扩容选手,Arbitrum 在一开始其实并不被看好。一边是由以太坊基金会核心成员创造的「扩容天子」Optimism 团队,另一边是被 Vitalik 称为「最终解决方案」的 ZK Rollup 赛道,而 Arbitrum 则被尴尬地夹在中间,即没有与基金会密切的关系,也没有给投资者「画大饼」的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Arbitrum 的确可以算作以太坊扩容赛道中的一匹黑马。

从去年开始,尽管 OP 有着「Token 先发」的优势,Arbitrum 的 TVL 和链上活跃度还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反超 OP,并在奥德赛后与其拉开了距离。今年 2 月,Arbitrum 生态更是随着空投预期变得热闹非凡,GMX、Camelot、Radiant 等爆款不断涌现,让 Arbitrum 成了实质上的「L2 之王」。更令人惊喜的是,即便在空投结束后,其生态的发展也没有熄火,甚至还随 AIDOGE 的出现为加密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 meme 狂潮。


生态的持续性成长与团队的努力和路径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 Arbitrum One 到 Nitro,团队一直在不断寻找和解决自己面临的潜在挑战。当然,Arbitrum 并没有走对每一步。4 月初的「DAO 资金门」,在整个加密行业产生了极负面的影响,有人甚至宣布「DAO 治理已名存实亡」。在行业聚光灯和争议声中,Arbitrum 又在近期推出了自己为扩容寻找的新叙事——Stylus。


Arbitrum 背后的团队来自哪里?他们怎么看待 Optimistic 和 ZK 扩容之间的竞争?「DAO 资金门」有何原委,Stylus 又有着什么新叙事?针对这些问题,BlockBeats 专访了 Arbitrum 的创始人 Ed Felten。


从白宫到 Web3


和不少 Web3「一梯队」项目一样,Arbitrum 的创始人 Ed Felten 也来自校园。有所不同的是,Ed 在进入 Web3 之前的经历显得更有传奇色彩。2003 年,40 岁的 Ed Felten 成为了一名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两年后,他又成为了学校信息与技术政策中心(CIPT)主任。在 2006 到 2010 年间,他被推举为电子前沿基金会 (EFF) 董事会成员,随后又被任命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首席技术官。2015 年初的一天,Ed 突然接到了来自白宫的电话,受邀担任白宫副首席技术官。


在白宫的工作改变了 Ed 对许多事情的定义。在任期间,他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去研究自己喜爱的区块链技术,而是要在 AI 教育、AI 军用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白宫卸任后的 Ed 已成为了一位 AI 专家,在 2018 年一次算力研究协会峰会上,Ed 还给出了「区块链没有 AI 重要」的评论。但在同一年,Ed 却成立了 Offchain Labs,正式迈入区块链和 Web3 的世界。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下一篇:Tornado Cash遭恶意治理攻击,最新恢复提案或为攻击者抬高币价出货
« 上一篇
上一篇:eUSD 和 DAI 设计差异对比:Lybra 未来将如何发展?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