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e Prime Capital:Web3中的分布式存储和商业模式
所有计算栈都需要存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随着计算资源持续增加,出现了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存储空间。分布式存储网络(DSN)能够协调和利用这些潜在资源,将其转化为生产性资产。这些网络有潜力为Web 3生态引入第一个真正的商业垂直领域。
P2P发展史
Napster的出现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P2P文件共享进入主流视线。此前也有其他文件共享方法,但Napster的MP3文件共享才带动了P2P的普及。自此,分布式系统开始迅猛发展。由于Napster模式的中心化(用于索引),它很容易因触碰法律法规而被关停,但它为更强大的文件共享方法奠定了基础。
Gnutella协议就是遵循这种思路,曾有许多不同前端以各自的方式利用该网络。作为一个更接近分布式的Napster式查询网络,Gnutella更能应对审查,这一点在当时也有验证。AOL收购了正在上升期的Nullsoft,意识到了其能量并果断取消了发布。然而,产品已经流出并很快被逆向工程,带来了Bearshare、Limewire和Frostwire等为人们熟知的前端应用。最终导致此类应用失败的是带宽要求(当时属稀缺资源)以及缺乏活性和内容保证。
有印象吗?没有也没关系,它已经重生为一个NFT市场(https://limewire.com/product)……
接下来出现的BitTorrent是一个升级,这得益于该协议的双向性质和其维护分布式哈希表(DHT)的能力。DHT的重要性在于它类似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存储文件的位置,可供网络中其他参与节点进行查找。
比特币和区块链诞生后,人们开始展望这种新型协调机制是否能连接潜在的未使用资源和商品网络,分布式存储网络(DSN)开始萌芽。
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代币和P2P网络的起点并不是比特币和区块链。P2P网络的最初缔造者已经意识到以下几点:
- 因为分叉的存在,构建有用协议再变现十分困难。即使利用前端广告投放等方式实现变现,也会被分叉压价。
- 使用情况差异大。以Gnutella为例,70%的用户不共享文件,而50%的请求集中在前1%的主机托管的文件。
幂定律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BitTorrent是从分享率入手(下载/上传比率),其他协议则引入了原始的代币系统。它们通常将代币称为信用或积分,通过分发代币激励良好行为(促进协议的健康发展)和对网络的维护(比如通过可信度评级来管理内容)。关于这方面的历史,我强烈推荐阅读John Backus(https://twitter.com/backus)的文章(现已删除,但可通过互联网档案馆阅读):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