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NFT

中国web3容不下幻想

中美两国Web3创业者境遇与出路的不同。

在美国最富有的城镇希尔斯伯勒连绵的丘陵之中,布满了半山别墅。这些豪宅依山而建,橡木高植,有平整的私人花园和宽阔的泳池,盘踞 10 英亩以上的“大城堡”更是比比皆是。

所有人都知道,这里的主人只能是以下几种人:老钱银行基金巨擘、科技巨头或社会名流如马斯克、以及每几年都有的新的风口明星——比如一家出色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今天,最强劲的造富新风口毫无疑问是“ Web3”——一间小小的Web3公司部门负责人也有机会借着发币,一夜之间从公寓升级到半山豪宅。

“今年还要补交 600 万美元的税,我是去葡萄牙还是波多黎各避税更划算?”如何花钱、怎么避税,是他们饭局上常谈的话题。Web3的创业者跟Web2时代一样,也穿着牛仔裤T恤衫、吃着简餐,但显然他们拿到巨额资金、搬入半山豪宅的时间要短得多。

Web3 是如今当之无愧的热门赛道。仅2022年前六个月,全球加密类项目/公司就完成了 1199 轮融资,筹集了 303 亿美元,超过了去年整年的成绩。

但这热闹都是他们的,和中国创业者无关,至少暂时如此。大洋另一边,中国Web3 创业者们也在担心钱的问题——不是钱往哪里花,而是钱从哪里来。作为一家中国Web3公司的老板,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勉力支撑项目运转才是正常状态。

Web3 狂热拥趸们将这一轮技术革新吹捧为“未来全球经济最大的驱动力”,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史上最快生成的、最大的泡沫”。无论他们孰对孰错,太平洋两侧的两大经济体如今是否培育出了优秀的革新者?几乎是同时起跑的中美 Web3 创业者,如今各自到达了哪里?

36氪在一个月里跟踪了中美两个代表性的 Web3 项目,希望能从他们各自的赚钱能力、产品设计的自由度、融资的进度、与周边生态土壤的关系上,反映两国Web3创业者境遇与出路的不同。

当我们比较“两种生态有何区别”时,宏大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凝结在具体的差异之中。

两地资本:冷和热 

2022年7月,上海上生新所的一家咖啡馆里,中国Web3创业者李逸(化名)和美国Web3创业者Nemo正在聊天。

“跟很多投资经理聊的时候,简直像免费给他们上课一样。”李逸半开玩笑地说。“真该发点 NFT,跟他们收费。”

今年上半年,李逸见了50多个国内还愿意看Web3的投资人。六月,他还乐观地估计第一轮融资可以很快 close,但一直拖到十月,现实大大低于他的预期。

“就当是广结善缘吧,以后说不定都是客户。”Nemo 宽慰他,同时啜饮了一口咖啡。 

两人心态全然不同。李逸在疯狂找钱,Nemo却可以在投资人伸来的众多橄榄枝间谨慎挑选。究其根源,与目前大洋两岸的投资者对Web3创业的态度迥然不同直接相关。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下一篇:假如微信公众号能Web3 你想试试吗?
« 上一篇
上一篇:此时赛点已经来到了新物种和 ZK EVM 的生死局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