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Web3:ERC-3475对话ERC-3525
2022年10月14日,D/Bond CPO、EIP-3475主作者Liu Yu和Solv Protocol联合创始人、EIP-3525主作者Will共同举行了一场以ERC-3475对话ERC-3525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二人基于ERC-3475和ERC-3525这两大标准的特性和设计理念,针对Token协议标准的实质、SBT的具体应用、链上Metadata的重要性,以及Web3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观点的交锋。
ERC-3475和ERC-3525这两种API标准都具有多层数据结构,因此双方均声称可以被用于构建去中心化债券等高级金融资产。而也正因为其用例的重合性,外界对于这两种标准的对比、讨论,甚至说是疑惑之声也不绝于耳。
一论:Token协议标准的实质
根据EIP-3525的主作者Will的看法,Token作为数字资产的载体,其核心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Ownership和Transfer,即拥有和转账。
“所谓数字资产模型的核心,从用户的视角来看,其实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Ownership,也就是拥有者的关系;另一个是Transfer,也就是转移的关系。”
——Will
反观EIP-3475的作者Liu Yu则认为,从全局角度出发,Token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数据储存和读写的格式。
“所谓Token协议标准,实质上就是一种数据储存的格式。从这种角度理解,Transfer实质上就是将某一个KEY => Value从1减到了0,与此同时,又把另一个KEY => Value从0变成了1的过程。其底层逻辑体现的其实还是一种数据结构,而整个Transfer其实也就是一次完整的读写过程。”
——Liu Yu
当我们在探讨Token本体的时候,可以像Will一样站在用户的视角将Token视为一个载体。用户同钱包的交互其实也无不涉及对这个载体的操作,而地址对Token对应的拥有关系其实也就是一种持有证明。
相较于Will,同样的问题在Liu Yu的视角里则显得更加抽象。但实际上,也确实如他所说,如果我们将视线拉到足够概览全局的范围,就会意识到,Token的本体其实就是一个智能合约,在这个合约里通过一套标准的数据储存形式记录相应地址的Token持有数。
就这一话题主持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双方各自总结之后,主持人引入了SBT(灵魂绑定代币)的话题,并详细介绍了其概念,同时询问了嘉宾对它的看法。
对于SBT,双方嘉宾均站在自己的视角分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ERC-3475和ERC-3525这两种协议的侧重点。
ERC-3525的核心在于拥有和转账(Ownership和Transfer),其利用双层架构建立了一个双层资产模型,以使得协议可以同时具备ERC-20和ERC-721的特性。同时,ERC-3525较为开放的特性,使其可以和ERC-721或ERC-5192等协议兼容使用。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