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字资产托管现状》: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01、数字资产托管现状
数字资产托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明显的3个阶段,始于托管1.0阶段的自托管解决方案,而后出现机构级解决方案。托管1.0阶段主要是自托管,自托管钱包包括硬件钱包、软件钱包和纸钱包(公钥和私钥的物理打印件)。在这个阶段用户自行保管私钥,负责管理自己的数字资产。这种方法简单且去中心化,但缺乏安全性和效率。且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如发生最早、最臭名昭着的第三方“资产保管商”事件是东京的比特币交易Mt.Gox于2014年遭受了黑客攻击,损失约85万枚比特币,不久之后该交易所破产)。
自2016年起,第三方托管商开始提供离线的冷钱包解决方案,标志着机构数字资产托管2.0阶段的开端。然而其操作复杂性未能满足机构的便捷性需求。2017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比特币期货,机构对数字资产的投资需求显著增长,同样增长的还有受监管的数字资产托管商。托管商为满足需求,采用了如硬件安全模块(HSM)、多方计算(MPC)和多重签名等技术,提供了合规且安全的托管解决方案。此外还提供了如保险、合规工具和定制化交易策略等机构级的资产掌控模式。托管选择的多样化,以及第三方托管的多方安全和运营层的引入,都是托管2.0阶段的重要特征。
托管3.0阶段,数字资产托管服务商帮助机构更深入地参与到日益发展的Web 3生态系统中。随着从2020年的"DeFi之夏"到2021年的元宇宙和游戏行业的兴起,机构增加了对更灵活的资产托管方式的需求。机构级托管服务商的任务是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高净值人士和家族办公室的需求也在增加,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数字资产托管的安全性,还包括适当的治理层次和资产划转的灵活性(允许资产在多个钱包间进行划转,例如冷钱包、热钱包和现货交易账户),这些都是托管3.0阶段的关键特征。
数字资产托管版图及与传统托管解决方案的区别
截至2023年4月,已有超过120家数字资产托管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自托管解决方案和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包括数字资产托管商和交易所托管的钱包,掌握用户的私钥,但交易所托管的钱包更易受黑客攻击。相比之下,数字资产托管商为机构提供全面服务,包括交易数字资产,仅收取一定服务费。自托管解决方案则要求用户自行保护资产,通常通过密码和助记词等方式,但如果丢失,用户可能无法找回自己的数字资产。这些特点显示出数字资产托管与传统托管解决方案的明显区别。
- 星际资讯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